熱門文章

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

日本-快別學中文了?!(學習語言有助於就業?)


(日經中文網 村山宏)在日本的大學裏,第二外語選擇學習中文的人最多,而在10多年前還是學德語的人多。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,學習中文的人增加也是理所當然的,但學習中文之後真的就能派上用場嗎?這麼多人學中文,但能有那麼多工作嗎?“學日語合算”,居住在大阪的一位50多歲中國女性這樣說。她的工作是輔助中日之間貿易交流,面對筆者笑著說:“日語熟練、商業意識敏銳的年輕中國人實在是太少了,我總是有工作可做。如果是學英
語的話就不會這樣了”。在中國,學日語的人要少於學英語的,找工作時的競爭也不那麼激烈。

與學日語的相比,學英語的人要面臨著更嚴峻的現實。“我女兒結束在美國留學後回到中國,可是卻找不到一個好工作”。一位相熟的北京中年男性感嘆道。中國有許多學生到美國留學,在求職時留學生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,回國後未必就能找到心儀的工作。根據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調查,中國學習日語的人數為83萬(2009年的數據)。而中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有600萬,相對於這一數字,學日語的人數還是很低的。而英語幾乎每個學生都要學,除非水準特別高,否則都算不上“會英語”。
據研究中國大學生就業動向的麥可思研究院調查,在最容易失業的專業排行榜上,“英語”每年都出現在前十的位置上。而在另外一項調查中,上海等日企較多的地方,日語專業的大學生就業率曾一度接近100%。上海的人才派遣公司表示,與只會英語的人員相比,會日語的人員小時工資也高。在中國的商業一線,使用除英語外其他外語的機會之多有些出人意料。在貿易方面,美國只佔出口的第一位,日本和南韓分列三、四位,但在進口方面,則是日本第一、南韓第二。在對華直接投資額方面,日本也一直高於美國。
日本人和南韓人的英語也不是很好,因此還是直接使用日語或韓語更容易溝通交流。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朝鮮族有很多人會講中、日、韓三國語言,他們都很驕傲:“只要會中日韓三種語言,在東亞國家就不愁找不到工作”。就在20年前,日本還有8成的大學生選擇德國或法國作為第二外語。這是因為日本在現代化進程中,除了英美外,還從德國和法國輸入了很多文化技術。但從畢業後的情況來看,在工作中接觸的外國人中,亞洲人要遠遠多於歐洲人。德語與法語在工作中幾乎用不著。

在20世紀80年代選擇中文和韓語或朝鮮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生比較少,但在畢業後卻非常吃香。隨著日本與亞洲各國經濟關係不斷加強,會亞洲語言的人才不論在哪個領域都成了寶貝。選擇哪門外語合算,取決於講這種語言的國家和地區的繁榮程度,但更重要的是學習這種語言的人數。日本在最近10年裏選擇德語與法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生銳減。取而代之的是中文,學習人數已經超過德語。另外學習韓語或朝鮮語的人數也在增加。現在選擇這兩門語言作為第二外語的人數已經佔到一半以上。
學習中文和韓語的人數增加,是因為大家都覺得有助於就業。但如果都這麼想的話,情況就不一樣了。在日本會德語和法語的人數在不斷減少,但日本企業與歐洲的貿易仍在繼續。現在無論哪家公司,都在發愁怎樣補充會講歐洲語言的員工,會德語與法語的人才已經開始遭受哄搶。在大家都都選擇中文的時代,沒人會認為選擇德語或法語合算。但歐債危機已經明確顯示,能夠執歐洲經濟牛耳的唯有德國。歐元區的許多國家都通行德語。另外還有許多德國企業將工廠設在歐元區之外的東歐地區,使用德語的地區在不斷擴大。
法語的價值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提升。預計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將從中國波及到印度,最終非洲將成為增長的核心。在歷史上非洲幾乎一半的地方都是法國的殖民地,許多地方都將法語作為官方語言。法語在非洲比較吃香。這麼隨便預測哪種學語言更合算,肯定會招致一些人的反駁:“20年後已經沒學習外語的必要了。自動翻譯機到時候會非常發達,只說母語就可以和外國人交流了”。的確是這樣,如果自動翻譯機得到普及的話,翻譯的工作也許就會減少了。學外語不掙錢的時代也許終有一天會到來的。可是,自動翻譯機又由誰來造呢?如果沒人會外語,就編不出翻譯軟體。在誰都不學外語的時代,極個別會外語的人通過開發翻譯軟體,肯定能掙到大錢。無論哪個時代,都是物以稀為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